雨中登泰山(1)
(作者:李健吾)
一、要點提示
蒼山負雪明燭天南”是雪中泰山的美景,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是晴日里泰山的巍峨,古往今來,記述登臨泰山的文字不少,但描寫“麗中登秦山”的卻不多。現(xiàn)代作家李健吾寫的《雨中登泰山》僅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獨特風姿,更記錄了雨中登山的獨特情趣。
本文是一篇游記。學習本文要著重了解作者的游蹤以及所描寫的風貌和所抒發(fā)的感情。
二、內(nèi)容閱讀:
從火車上遙望泰山,幾十年來有好些次了,每次想起“孔子登東山而小魯,登泰山而小天下”那句話來,就覺得過而不登,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傳統(tǒng)一筆債似的。杜甫的愿望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,我也一樣有,惜乎來去匆匆,每次都當面錯過了。
而今確實要登泰山了,偏偏天公不作美,下起雨來,淅淅瀝瀝,不像落在地上,倒像落在心里。天是灰的,心是沉的。我們約好了清晨出發(fā),人齊了,雨卻越下越大。等天晴嗎?想著這渺茫的“等”字,先是憋悶。盼到十一點半鐘,天色轉(zhuǎn)白,我不由喊了一句:“走吧!”帶動年輕人,挎起背包,興致勃勃,朝岱宗坊出發(fā)了。
是煙是霧,我們辨識不清,只見灰蒙蒙一片,把老大一座高山,上上下下,裹了一個嚴實。古老的泰山越發(fā)顯得崔嵬(2)了。我們才過岱宗坊,震天的吼聲就把我們吸引到虎山水庫的大壩前面。七股大水,從水庫的橋孔躍出,仿佛七幅閃光黃錦,直鋪下去,碰著嶙嶙的亂石,激起一片雪白水珠,脫線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。這里叫做虬(3)在灣。據(jù)說虬早已被呂洞賓渡上天了,可是望過去,跳擲翻騰,像又回到了故居。我們繞過虎山,站到壩橋上,一邊是平靜的湖水,迎著斜風細雨懶洋洋只是欲步不前,一邊卻暗惡叱咤,似有千軍萬馬,躲在綺麗的黃錦底下。黃錦是方便的比喻,其實是一幅細紗,護著一幅沒有經(jīng)緯的精致圖案,透明的白紗輕輕壓著透明的米黃花紋。—也許只有織女才能織出這種瑰奇的景色
雨大起來了,我們拐進王母廟后的七真祠。這里供奉著七尊塑像,正面當中是呂洞賓,兩旁是他的朋友李鐵拐和何仙姑,東西兩側(cè)是他的四個弟子,所以叫做七真祠。呂洞賓和他的兩位朋友倒也罷了,站在龕里的兩個小童和柳樹精對面的老人,實在是少見的傳神之作。一般廟宇的塑像,往往不是平板,就是怪誕,造型偶爾美的,又不像中國人,跟不上小童老人這樣逼真、親切。無名的雕塑家對年齡和面貌的差異有很深的認識,形象才會這樣栩栩如生。不是年輕人提醒我該走了,我還會欣賞下去的。
我們來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,一連穿過三座石坊:一天門、孔子登臨處和天階。水聲落在我們后面,雄偉的紅門把山擋住。走出長門洞,豁然開朗,山又到了我們跟前。人朝上走,水朝下流,流進虎山水庫的中溪陪我們,一直陪到二天門。懸崖崚嶒(4),石縫嘀嘀嗒嗒,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,順著斜坡,流進山澗涓滑的水聲變成訇訇(5)的雷鳴。有時候風過云開,在底下望見南天門,影影綽綽,聳立山頭,好像并不很遠;緊十八盤仿佛一條灰白大蟒,匍匐在山峽當中;更多的時候,烏云四合,層巒疊嶂都成了水墨山水。趟過中溪水淺的地方走不太遠,就是有名的經(jīng)石峪,一片大水漫過一畝大小的一個大石坪,光光的石頭刻著一部《金剛經(jīng)》,字有斗來大,年月久了,大部分都讓水磨平了?;氐秸?雨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(jīng)住了,人走了一身汗,巴不得把雨衣脫下來,涼快涼快。說巧也巧,我們正好走進一座柏樹林陰森森的,亮了的天又變黑了,好像黃昏提前到了人間,汗不但下去,還覺得身子發(fā)冷,無怪乎人們把這里叫做柏洞。我們抖擻精神,氣走過壺天閣,登上黃峴(6)嶺,發(fā)現(xiàn)沙石全是赤黃顏色,明白中溪的水為什么黃了。
靠住二天門的石坊,向四下里眺望,我又是驕傲,又是擔心。驕傲我已經(jīng)走了一半的山路。擔心自己走不了另一半的山路。云薄了,霧又上來。我們歇歇走走,走走歇歇,如今已經(jīng)是下午四點多了。困難似乎并不存在,眼面前是一段平坦的下坡土路,年輕人跳跳蹦蹦,走了下去,我也像年輕了一樣,有說有笑,跟在他們后頭。
我們在不知不覺中,從下坡路轉(zhuǎn)到上坡路,山勢陡峭,上升的坡度越來越大。路一直是寬整的,只有探出身子的時候,才知道自己站在深不可測的山溝邊,明明有水流,卻聽不見水聲。仰起頭來朝西望,半空掛著一條兩尺來寬的白帶子,隨風擺動,想湊近了看,隔著遼闊的山溝,走不過去。我們正在贊不絕口,發(fā)現(xiàn)已經(jīng)來到一座石橋跟前,自己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,細雨打濕了渾身上下。原來我們遇到另一類型的飛瀑,緊貼橋后,我們不提防,幾乎和它撞個正著。水面有兩三丈寬,離地不高,發(fā)出一瀉千里的龍虎聲威打著橋下奇形怪狀的石頭,口沫噴得老遠。從這時候起,山澗又從左側(cè)轉(zhuǎn)到右側(cè),水聲淙淙,跟我們跟到南天門。
過了云步橋我們開始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盤道。南天門應該近了,由于山峽回環(huán)曲折,反而望不見了。野花野草,什么形狀也有,什么顏色也有,挨挨擠擠,芊芊莽莽(7),要把巉巖(8)的山石裝扮起來。連我上了一點歲數(shù)的人,也學小孩子,掐了一把,直到花朵和葉子全蔫(9)了,才帶著抱歉的心情,丟在山潤里,隨水漂去。但是把人的心靈帶到一種崇高境界的,卻是那些“吸翠霞而天矯”的松樹。它們不怕山高,把根扎在懸崖絕壁的隙縫,身子扭的像盤龍柱子,在半空展開枝葉,像是和狂風烏云爭奪天日,又像是和清風白云游戲。有的松樹望穿秋水,不見你來,獨自上到高處,斜著身子張望。有的松樹像一頂墨綠大傘,支開了等你。有的松樹自得其樂,顯出一副瀟灑的模樣。不管怎么樣,它們都讓你覺得它們是泰山的天然主人,誰少了誰,都像不應該似的。霧在對松山的山峽飄來飄去,天色眼看黑將下來。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級,一級又一級,是樂趣也是苦趣好像從我有生命以來就在登山似的,邁前腳,拖后腳,才不過走完慢十八盤。我靠住升仙坊,仰起頭來朝上望,緊十八盤仿佛一架長梯,搭在南天門口。我膽怯了。新砌的石級窄窄的,擱不下整腳。怪不得東漢的應劭(10)用引馬第伯在《封禪儀記》里的話這樣形容:“仰視天門交遼(11),如從穴中視天。直上七里,賴其羊腸逶迤(12)名曰環(huán)道,往往有細索(13),可得而登也。兩從者扶挾,前人相牽,后人見前人履底,前人見后人頂,如畫重累人矣。所謂磨胸捏石捫天之難也?!币晃焕洗鬆?斜著腳步,穿花般,側(cè)著身子,趕到我們前頭。一位老大娘,挎著香袋,盡管腳小,也穩(wěn)穩(wěn)當當,從我們身邊過去。我像應劭說的那樣,“目視而腳不隨”,抓住鐵扶手,揪牢年輕人,走十幾步,歇一口氣,終于在下午七點鐘,上到南天門。
心還在跳,腿還在抖,人到底還是上來了。低頭望著新整然而長極了的盤道,我奇怪自己居然也能上來。我走在天街上,輕松愉快,像一個沒事人一樣。一排留宿的小店,沒有名號,只有標記,有的門口掛著一只笊籬,有的窗口放著一對鸚鵡,有的是一根棒槌,有的是一條金牛,地方寬敞的擺著茶桌地方狹小的只有炕幾,后墻緊貼著崢嵥(14)的山石,前臉正對著萬丈的深淵。別成一格的還有那些石頭。古詩人形容泰山,說“泰山巖巖”。注解人告訴你:巖巖,積石貌。的確這樣,山頂越發(fā)給你這種感覺。有的石頭像蓮花瓣,有的像大象頭,有的像老人,有的像臥虎,有的錯落成橋,有的兀立如柱,有的側(cè)身探海,有的怒目相向。有的什么也不像,黑乎乎的,一動不動,堵住你的去路。年月久,傳說多,登封臺讓你想象帝王拜山的盛況,一個光禿禿的地方會有一塊石碣,指明是“孔子小天下處”。有的山池叫做洗頭盆,據(jù)說玉女往常在這里洗過頭發(fā);有的山洞叫做白云洞,傳說過去往外冒白云,如今不冒白云了,白云在山里依然游來游去。晴朗的天,你正在欣賞“齊魯青未了”,忽然一陣風來,“蕩胸生層云”,轉(zhuǎn)瞬間,便像宋之問在《桂陽三日述懷》里說起的那樣,“云海四茫?!?。是云嗎?頭上明明另有云在??礃幼邮欠e雪,要不也是棉絮堆,高高低低,連續(xù)不斷,一直把天邊變成海邊。于是陽光掠過,云海的銀濤像鍍了金,又像著了火,燒成灰燼,不知去向,露出大地的面目。兩條白線,曲曲折折,是灤河,是汶河。一個黑點子在碧綠的圖案中間移動,彷佛螞蟻,又冒一縷青煙。你正在指手畫腳說長道短,虛象和真象一時都在霧里消失。
人我們沒有看到日出的奇景。那要在秋高氣爽的時候。不過我們也有自己的獨得之樂我們在雨中看到的瀑布,兩天以后下山,已經(jīng)不那樣壯麗了。小瀑布不見,大瀑布變小了。我們沿著西溪,翻山越嶺,穿過果香撲鼻的蘋果園,在黑龍?zhí)陡浇死习胩?。不是下午要趕火車的話,我們還會待下去的。山勢和水勢在這里別是一種格調(diào),變化而又和諧。
山?jīng)]有水,如同人沒有眼睛,似乎少了靈性。我們敢于在雨中登泰山,看到有聲有色的飛泉流布,傾盆大雨的時候,恰好又在斗母宮躲過,一路行來,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,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興盎然。
三、內(nèi)容備注:
(1)選自《散文特寫選》(199-1961),作為課文時有刪改。李鍵吾(1906-1982),現(xiàn)代著名作家、戲劇家、文學翻譯家,山西省安邑縣西曲馬村人。曾用筆名劉西渭。
(2)〔崔嵬(cu we)〕高大聳立。
(3)〔虬(qiu)〕虬龍,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的小龍。
(4)〔崚嶒( leng ceng)〕形容山高峻突兀。
(5)〔訇訇(hong hong)〕形容宏大的聲音。
(6)〔峴(xian)〕峴山,山名。
(7)〔芊芊(qian qian)莽莽〕草木茂盛的樣子。
(8)〔巉(chan)巖〕高而險的山石。巉,山勢高險的樣子。
(9)〔蔫(nian)花木、水果等因失去所含的水分而萎縮。
(10)〔應劭(ying shao)〕東漢末期人,著名學者、文人。
(11)〔窔(yao)遼〕深遠。“窆”,同“窈”,深,幽。
(12)〔逶迤(wei yi)〕形容道路、山脈、河流等彎彎曲曲、延續(xù)不絕的樣子。
(13)〔縆(geng)索〕方言粗繩索。
(14)〔崢嶸( zheng rong)〕形容山勢高峻突出。
四、思考練習
(1).本文許多地方采用了對比的方法寫景,試舉二三例說明其作用。
【答案】678招生考試網(wǎng)認為本文許多地方采用了“對比”的方法寫景,從而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鮮明、生動。例1:“站在龕里的兩個小童和柳樹精對面的老人,實在是少見的傳神之作。一般廟宇的塑像,往往不是平板,就是怪誕,造型偶爾美的,又不像中國人,跟不上小童老人這樣逼真、親切。無名的雕塑家對年齡和面貌的差異有很深的認識,形象才會這樣栩栩如生”。這里把七真祠中的“小童”和“老人”的塑像與一般廟宇中的塑像進行對比,顯示出了七真祠塑像的高度藝術成就。例2:“仰起頭來朝西望,半空掛著一條兩尺來寬的白帶子,隨風擺動想湊近了看,隔著寬闊的山溝,走不過去?!薄霸瓉砦覀冇龅搅硪活愋偷娘w瀑,緊貼橋后,我們不提防,幾乎和他撞了個正著。水面有兩三丈寬,離地不高,發(fā)出一瀉千里的龍虎聲威,打著橋下奇形怪狀的石頭,口沫噴得老遠?!边@里,生動地描繪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瀑布:一種細長飄忽,可望而不可即;一種寬短而有聲勢,飛沫四濺,近在咫尺。兩相對照,生動形象地顯現(xiàn)了泰山瀑布的“秀美”與“壯美”,給人以鮮明的印象。
(2).閱讀下面這段文字,回答文后問題。
但是把人的心靈帶到一種崇高的境界的,卻是那些“吸翠霞而天矯”的松樹。它們不怕山高,把根扎在懸崖絕壁的隙縫,身子扭得像盤龍柱子,在半空展開枝葉,像是和狂風烏云爭奪天日,又像是和清風白云游戲。有的松樹望穿秋水,不見你來,獨自上到高處,斜著身子張望。有的松樹像一頂墨綠大傘,支開了等你。有的松樹自得其樂,顯出一副瀟灑的模樣。不管怎么樣,它們都讓你覺得它們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,誰少了誰,都像不應該似的。
1.這段文字共幾句話?各表現(xiàn)了什么內(nèi)容?彼此之間有何聯(lián)系?
【答案】這段文字由六句話組成。第一句總寫“吸翠霞而夭矯”的松樹給人的“崇高”的感受。第二、三、四、五句,或?qū)懰蓸錉幪鞀Z日的雄姿;或?qū)懲┣锼那閼B(tài);或?qū)懸笄诖说膬x容,或?qū)戔蛔詷返娘L度。第六句寫松樹給人的“主人翁”感。由此推之,這個語段,分三層為好第一層寫松樹給人的“崇高”的感受。第二層寫姿態(tài)迥異的松樹,為作者展開想象引發(fā)情思。第三層寫松樹給人的“主人翁”感??梢?這一個語段,在寫作上是一種總一分一總的關系??偟牟糠指爬ㄊ挛锉举|(zhì),分的部分具體描寫能反映事物特征的景物。
2.這段文字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?
【答案】678招生信息網(wǎng)認為在這段景物描寫中,作者分別運用了“引用”、“擬人”、“比喻”“排比”等修辭手法。
3.這段文字,表現(xiàn)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?
【答案】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無比熱愛大自然以及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懷。作者對松樹種種形態(tài)的幻覺感受,正是他所肯定的為人、處事的思想作風的曲折反映。
三、在下面的括號中,填上恰當?shù)淖?并說明為什么必須填這些字。
七股大水,從水庫的橋孔(___)出,仿佛七幅閃光黃錦,直(___)下去,(___)著嶙嶙的亂石,(___)起一片雪白水珠,(___)線一般,(___)在洄漩的水面。
【答案】(躍)(鋪)(碰)(激)(脫)(撒)
以上所填的字都是動詞,它們在句子中都是表示動態(tài)變化的。678招生考試信息網(wǎng)認為在這句飛瀑直下、瞬息萬變的景物描寫中,如果找不到準確的,能表現(xiàn)這些景物在一瞬之間窮極變化的動詞,文章將大為減色。比如這句文字中的“躍”,寫出了水出橋孔的“猛”;“鋪”寫出了飛瀑的“寬”;“激”寫出了水流的“快”;“脫”和“撒”寫出了水珠飛濺的動態(tài)。
熱門標簽:高考、成人高考、自考、自學考試、成教、成考、成人教育、高考志愿填報、網(wǎng)絡教育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、電大、高考滿分作文、高考英語、高考數(shù)學、高考作文、高考英語作文、數(shù)學學習網(wǎng)、英語作文、高考理綜、高考文綜、高職單招面試題、成考語文、成考政治、成考英語、成考數(shù)學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