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化系統(tǒng)(1)-成考專升本醫(yī)學綜合復習資料
來源:m.ycmark.com 時間:2021-01-13 16:37:26 作者:山東成人高考
第一節(jié) 總論
一、消化系統(tǒng)的組成
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。
消化管是由口腔至肛門粗細不等的彎曲管道,長約9m,包括口腔、咽、食管、胃、小腸(又分為十二指腸、空腸及回腸)和大腸等部分。臨床上通常把從口腔到十二指腸的一段,稱為上消化道,空腸到肛門的一段,稱為下消化道。
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體,包括大、小兩種。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、肝和胰;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內(nèi),如食管腺、胃腺和腸腺。
第二節(jié) 消化管
一、口腔
(一)口腔的分部
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,前壁為唇借口裂與外界相通,后經(jīng)咽峽與咽相連。兩側壁為頰;底為軟 組織和舌;頂為腭(前2/3為硬腭,后1/3軟腭)。
(二)腭扁桃體的位置
腭為固有口腔的頂壁,可分為前2/3的硬腭和后1/3的軟腭。軟腭的后緣游離,其中部有垂向下方的突起稱腭垂或懸雍垂。腭垂的兩側各有一對弓狀的黏膜皺襞。前方的稱腭舌弓,后方的稱腭咽弓。兩弓間的三角形凹陷稱腭扁桃體窩,窩內(nèi)容納腭扁桃體。
腭垂、腭帆游離緣、兩側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圍成咽峽。咽峽是口腔和咽之間的狹窄部.是口腔與咽的分界。
(三)牙的形態(tài)構造和牙式
1.牙的形成構造 牙分3部分,露于口腔的部分為牙冠,嵌于牙槽骨內(nèi)的為牙根,兩者問稍細的部分為牙頸。牙魁由牙質、釉質和粘合質(牙骨質)構成。牙質構成牙的主體,釉質包在牙冠部的牙質表面,粘合質包在牙根和牙頸的牙質表面。牙內(nèi)部的腔隙為牙髓腔,腔內(nèi)容納牙髓。牙髓由神經(jīng)、血管、淋巴管及結締組織組成,牙髓通過根尖孔與牙槽相通。牙髓炎時町致劇烈疼痛。
2.牙式人的一生有兩套牙,即幼兒期的乳牙和乳習脫落后萌生的恒牙。乳牙20個,上、下頜的左、右側各5個。恒牙32個,上、下頜的左、右側各8個?,F(xiàn)將乳牙和恒牙的名稱、排列和符號表示出來。
(四)頦舌肌的起止和作用
舌肌為骨骼肌,分舌內(nèi)肌和舌外肌兩部分。舌內(nèi)肌起、止均在舌內(nèi),收縮時可改變舌的形態(tài)。舌外肌起于舌周圍各骨,止于舌內(nèi),收縮時可改變舌的位置。舌外肌主要有頦舌肌,是一對強有力的肌,起自下頜骨體后面的頦棘,肌纖維呈扇形向后上方止于舌正中線兩側。兩側同時收縮使舌前伸,一側收縮舌尖伸向對側。如一側頦舌肌癱瘓,伸舌時舌尖偏向癱瘓側。
(五)口腔腺的位置和腺管的開口部位
口腔腺,又稱唾液腺,是開口于口腔的各腺體的總稱,口腔腺除有唇腺、頰腺等小唾液腺外,還有腮腺、下頜下腺、舌下腺三對大唾液腺。
1.腮腺是最大的一對唾液腺,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,下頜支與胸鎖乳突肌之間的窩內(nèi)。腮腺管開口于平對上頜第二磨牙的頰粘膜上。
2.下頜下腺位于下頜體的內(nèi)側,腺管開口于舌下阜。
3.舌下腺 位于口腔底,舌下襞深面。有一條主導管開口于舌下阜,尚有數(shù)條小管開口于舌下襞。
二、咽
咽是上寬下窄、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,位于第1~6頸椎前方,上方附于顱底,向下于第6頸椎體下緣平面續(xù)于食管。咽前壁不完整,有開口,分別經(jīng)鼻后孔、咽峽、喉口與鼻腔、口腔和喉腔相通。按照咽前方的毗鄰,以腭帆游離緣和會厭上緣平面為界,可將咽分為鼻咽、口咽和喉咽三部分。咽腔是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。
三、食管
(一)食管的形態(tài)、位置
食管為輸送食物的肌性管道,全長約25cm,上端于第6頸椎體下緣平面續(xù)于咽,沿脊柱前面下降,經(jīng)胸廓上口入胸腔穿過膈的食管裂孔,至第11胸椎的左側,續(xù)于胃的賁門,依其行程食管可分為頸部、胸部和腹部3部。
(二)食管的狹窄處及其臨床意義
食管全長有三處狹窄,第一處狹窄位于食管起始處,距切牙約15cm;第二處狹窄位于食管與左主支氣管交叉處,距切牙約25cm;第三處狹窄在食管穿膈處,距切牙約40cm。這些狹窄處是異物停留和腫瘤的好發(fā)部位。
四、胃
(一)胃的形態(tài)和分部
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,具有受納食物、分泌胃液和進行初步消化的功能。
1.胃的形態(tài) 有兩個口、兩個壁、兩個緣和四部。兩口:入口為賁門;出口為幽門。兩壁:胃前壁朝前上方;胃后壁朝后下方。兩緣:上緣稱胃小彎;下緣稱胃大彎。
2.胃的分部 胃可分為四部:賁門部、胃底、胃體、幽門部。幽門部是胃接近幽門的部分,其中緊接幽門的管狀部分稱幽門管,靠近胃體的部分稍大稱幽門竇。
(二)胃的位置
胃的位置常因體型、體位和充盈程序不同而有較大變化,在中等度充盈時,胃的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區(qū),小部分位于腹上區(qū)。
相關閱讀